地源熱泵

國內的熱泵市場分析

    1 、市場綜述
 
    中國最早在 20 世紀 50 年代,就曾在上海天津等地嘗試夏取冬灌的方式抽取地下水制冷,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 呂燦仁 教授就開展了我國熱泵的最早研究 ,1965 年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水冷式熱泵空調機。目前,國內的清華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建筑大學、天津商學院、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等多家大學和研究機構都在對水源熱泵進行研究。其中清華大學在多工況水源熱泵經過多年的研究已形成產業(yè)化的成果,已建成數(shù)個示范工程。
 
    近 2 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對可持續(xù)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視,政策、輿論、資金上的引導和支持、石油、天然氣資源價格的節(jié)節(jié)攀升,熱泵技術用于暖通制冷的前景迅速被看好,大量廠家包括空調制造商、熱泵制造商、熱水器商等紛紛涌入熱泵行業(yè),形成了市場需求還沒完全釋放,但競爭卻異常激烈的局面。但是由于技術標準不統(tǒng)一,很多低端設備項目也跟著盲目上馬。
 
    據(jù)初步估算, 2007 年地 / 水源熱泵市場容量達到 8 億,預計到 2010 年,地 / 水源熱泵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 25 億。
 
    2 、部分地區(qū)地 / 水源熱泵應用情況:
 
    沈陽: 2006 年 9 月,建設部確定沈陽全國地源熱泵技術推廣試點城市。 2007 年,沈陽市投資 200 億元用于 188 個城建工程項目的實施,其中包括涉及地鐵建設、奧運工程等內容的重點項目 36 項。沈陽地源熱泵技術應用面積已達到 1840 萬平方米。 2008 年,沈陽市將加大力度推廣應用地源熱泵技術,全市地源熱泵技術應用面積將再增 1600 萬平方米,累計達到 3440 萬平方米,每天可利用中水 40 萬噸,形成供熱能力 1200 萬平方米。 2007 年 12 月 30 日 運行投產的“沈水灣再生水源熱泵熱源項目”,可形成供熱能力 260 萬平方米。此外,正在建設中的“北部污水處理再生水源熱泵項目”,可形成供熱能力 300 萬平方米。據(jù)悉,未來的 3 年里,沈陽市將利用可再生水地源熱泵系統(tǒng)對現(xiàn)有中小型供熱鍋爐進行替換,可形成有效替代面積 440 萬平方米,為新建建筑供熱面積 860 萬平方米,完成供熱總面積 1300 萬平方米,到 2010 年,全市地源熱泵技術應用面積將達到 6500 萬平方米。并且沈陽政府承諾資金、技術、服務以及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保證地源熱泵供暖制冷費用將不會有所增加。
 
    北京:截止到 2006 年底,北京市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供冷建筑物已達到 800 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其中,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tǒng)最大單項工程面積達 18 萬平方米,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tǒng)最大的單項工程面積達到 13 萬平方米。
 
    天津:以天津大學為主要技術依托,大力推廣使用地源熱泵技術,制定了稅收減免、享受峰谷電價等優(yōu)惠政策。
 
    青島:一項總投資 2700 余萬元的土壤源空調示范項目在位于青島城陽區(qū)惜福鎮(zhèn)的千禧國際村建成投用,是青島首次將土壤源熱泵技術應用到居民生活中。特點:前期投資高,運行費用低,估計 10 年收回成本。
 
    江蘇:《省建設廳關于推進建設系統(tǒng)節(jié)約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積極鼓勵采用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及地源、水源和空氣源熱泵技術,建立示范項目的要求。
 
    重慶:為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中的應用,重慶市財政局、市建委決定今年和明年共拿出 5000 萬元,用于補助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并于近日聯(lián)合出臺了《重慶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程專項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3 、市場競爭格局
 
    目前,熱泵冷熱水機組市場空前繁榮,據(jù)慧聰暖通研究所估算生產廠家已由 1995 年的十幾家發(fā)展到現(xiàn)在 40 多家。產品規(guī)格齊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國內銷售的熱泵機組大概有 40 多個品牌,其中國產機組約占 25% 左右,其余為合資產品、臺資產品和進口產品。
 
    在華南市場最具競爭實力的有特靈、麥克維爾、中宇、美的、以萊特等。華東市場美意、克萊門特、特靈、天加、匯中等品牌較有競爭力,此外濰坊科靈、濰坊華瑞、山東宏力在華東也有一定的競爭力。山東富爾達、山東際高、海爾(水源熱泵)國內以水源熱泵為主打產品的生產廠家中,以比較早期成立的清華同方人工環(huán)境、山東海陽富爾達、山東際高等山東、北京的水、地源熱泵廠家為代表,占領了大部分北方水源熱泵空調市場。
 
    4 、目前存在的問題:
 
    1 ) 政策、法規(guī)不健全,政府扶持尚不足
 
    熱泵較普通采暖制冷設備初期投資偏高,多數(shù)地區(qū)尚沒有統(tǒng)一的扶持補貼政策出臺,當然從目前的形勢看,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水源熱泵的使用上。我國目前為了保護有限的水資源,制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各個城市也紛紛制訂了自己的《城市用水管理條理》。這些政策均強調用水審批,用水收費。而審批的標準中對類似水源熱泵技術的要求沒有規(guī)定,所以水源熱泵很容易被用水指標所限制。即使通過了用水審批,由于有些地方將水源的抽取和排放兩次受費,受費的標準全國又不統(tǒng)一,所以結果可能導致水費偏高,使得水源熱泵的運行節(jié)能費用不足增加的水費,水源熱泵的經濟性變差。
 
    2 )相關標準缺乏,熱泵機組整體設計實施能力不強
 
    雖然熱泵技術在我國已相當成熟,但要將熱泵廣泛運用于暖通制冷行業(yè),需要多個部門協(xié)調完成,而相關標準的缺失造成整體的設計實施能力不強也是影響推廣的重要因素。
 
    3 )認知不足
 
    我國長期以來對于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教育不夠,沒有形成強大公共輿論和社會環(huán)境,使得社會各方對于使用節(jié)能技術和設備缺乏緊迫感,積極性、主動性不夠。此外,地源熱泵技術開發(fā)使用過程短,社會對其認知不足,尤其是業(yè)主單位的主要決策人員的認知不足,直接影響此項新型能源技術的廣泛使用。